媽祖是古時候的宋朝人,她的本名叫「林默娘」,從小就相當相當聰明,讀經書過目不忘。
媽祖十三歲的時後遇見一位道士傳授祂法術,十六歲時又得到一對神仙銅符,從此之後就有了神通,可以斬妖除魔。
媽祖二十八歲的時後,祂的父親出海補魚遇到船難,媽祖為了救她父親而喪身,死後升天得道,時常在漆黑的海上拯救遭遇海難的漁民,漸漸成為大陸沿海及台灣一帶人民普遍信仰神,更成為航海人的守護神。
我們的祖先在三百多年前從大陸移民到台灣,其中要坐船經過俗稱黑水溝的台灣海峽,時常發生船難而喪生。於是就有人在移民搭船時,帶著媽祖神像當作守護神,平安抵達台灣後,落地生根在台灣開墾,也替媽祖蓋廟,經過三百多年來,媽祖已經成為我們台灣人民普遍信仰的神明。
而台灣各地都有很大間的媽祖廟,像台中市南屯的萬和宮;彰化鹿港的天后宮;雲林北港的朝天宮;嘉義朴子的配天宮,這些媽祖廟都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且規模也相當的大。
大庄浩天宮,是一座位於臺中市梧棲區的媽祖廟,創建於清雍正元年,為當地現存廟宇中歷史最悠久者,更是大甲溪和大肚溪下游流域之間臺中港地區最具規模組織的天上聖母重要信仰中心。該廟至今仍保有兩項大型傳統宗教活動大庄媽北港進香回鑾遶境及大肚中堡五十三庄(即今大肚區、龍井區、沙鹿區、清水區、梧棲區)遶境會香。當地民眾習慣稱呼該廟之媽祖為大庄媽或潛水媽。
歷史[編輯]
- 1723年(雍正元年)創立,初期為媽祖會形式
- 1738年(乾隆3年),於舊稱沙轆大庄地方初創,當時海岸線尚在沙轆大庄附近。
- 1770年(乾隆35年),因土地大量拓墾,而造成嚴重的流砂淤積,沙轆大庄從原本地處在海岸線附近慢慢轉變成退居為內陸地區,而天上聖母海神信仰也從原本是保祐渡海平安的保護神形象慢慢轉為是庇祐開疆闢地拓墾者的守護神信仰。
- 1856年(咸豐6年),遷建於今址。
- 1928年(昭和3年),因寺廟年久失修而進行重建,並聘請名匠發旦司等人進行裝飾構建工程。
- 1971年,二度參加台中縣寺廟競賽,於民國六十、六十一年皆榮獲二等獎。
- 1994年,三度代表台中縣參加台灣省民藝華會於民國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年連續三年榮獲特優獎。
- 1996年,獲邀中華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統李登輝先生就職大典。
- 2001年,入選台中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
- 2010年3月2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將「大庄浩天宮」登錄為歷史建築[1]。。
- 2012年6月15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將海線特有的梧棲走大轎形式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2]。
- 2015年1月23日,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將浩天宮舉辦的大庄媽北港進香回鑾遶境活動,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3]。
- 2016年4月9日,大庄浩天宮天上聖母(大庄媽)分靈到海外地區<中國廣西桂林市平樂縣榕津天后宮>
- 2016年8月24日,大庄浩天宮興建委員會共12人組成登山隊達成全國首創,恭請天上聖母(潛水媽)與護駕將軍千里眼公順風耳公一同登上台灣最高點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
- 主殿
- 奉祀主神:天上聖母
- 大媽(鎮殿)
- 二媽
- 三媽(奉請供奉於梧棲福德里德順宮,北港進香會奉請前往參與)
- 四媽
- 五媽
- 硨磲媽(由海南島台商捐贈佛教尊為七寶之一的硨磲貝雕刻而成,是全台唯一)
- 蓬萊媽(由日治時期北港士紳,北港朝天宮重建勸募委員蔡培東刻贈)
- 湄洲媽(由台中港海關查緝沒收,而後恭請至大庄浩天宮內奉祀,因來自中國大陸的莆田湄洲地區,故稱為湄洲媽)
- 北港三媽(由廟方在梧棲雕塑,後來三媽顯聖自稱其神靈來自北港,故稱之為北港三媽)
- 北港四媽(當年乩童起乩指示北港朝天宮四媽要前來大庄浩天宮,因此由北港朝天宮刻贈,聖號名為朝勝媽)
-
大庄媽北港進香回鑾遶境[編輯]
在臺灣中部海線地區有三座媽祖廟的進香活動,因其規模動員浩大而倍受矚目,分別為大庄浩天宮、大甲鎮瀾宮和白沙屯拱天宮,現後兩間宮廟仍保留徒步進香方式;據老一輩的信眾表示,大庄浩天宮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活動,原本亦是採用徒步方式(稱為走旱路),但近年來已改為搭乘遊覽車或開自用車前往。
早期進香活動,並非每年舉辦,時間上亦無固定,每次成行皆是由信眾發起,再經擲筊請示天上聖母後方能成行,有時三年有時五年不等,但最長不超過十一年,因為民間傳說著如果超過十二年沒去進香就不能再前往(回娘家)的說法。於1990年起,大庄浩天宮將進香活動改為固定每兩年前往,而回鑾時會由五十三庄地方公廟組成以海線特有走大轎的形式接駕,恭迎大肚中堡五十三境主回鑾。在2009年起,大庄浩天宮應地方信眾要求來邀請境主巡視賜福,於進香隔年度來舉行大肚中堡地區五十三庄遶境會香活動,至此之後已成固
-
TEL:0223118839
-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9號
-
TEL:0223816829
-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134號,150號